大众养生网

老人小便失禁怎么办

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老人小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、药物治疗、导尿治疗、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方式进行改善,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程度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。

1、盆底肌训练

盆底肌训练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常用方法。通过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群,可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力。建议每天进行3-4组训练,每组重复10-15次,持续收缩约5秒后放松。此方法需长期坚持,通常数周至数月可见效。

2、药物治疗

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或膀胱过度活动症,可遵医嘱使用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、奥昔布宁,或β3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。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减少尿急症状,但可能引起口干、便秘等副作用,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。

3、导尿治疗

充盈性尿失禁患者若存在尿潴留,可采用间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。间歇导尿需每日4-6次,可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;留置导尿适合长期卧床或严重排尿障碍者,需定期更换导管并保持会阴清洁。

4、手术治疗

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,通过植入合成吊带增强尿道支撑。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失禁者,可能需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。手术存在感染、吊带侵蚀等风险,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。

5、日常护理

建议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-2000ml,避免摄入咖啡、酒精等刺激性饮品。定时如厕(每2-3小时一次),使用成人纸尿裤或护理垫。居家环境需保持通道无障碍,床边放置坐便器。家属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,避免因尴尬减少社交活动。

老人出现小便失禁需尽早就诊泌尿外科,通过尿常规、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明确病因。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,避免自行购买药物或使用偏方。伴有糖尿病、帕金森病等基础疾病者,需同步控制原发病以改善排尿功能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