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里长个小肉球可能与外耳道疖肿、外耳道乳头状瘤或耳部囊肿等原因有关,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判断。若伴随红肿、疼痛或渗液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1、外耳道疖肿
多由细菌感染毛囊或皮脂腺引起,常见症状为局部红肿、触痛,可能伴随耳道胀满感。早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,配合红霉素软膏局部涂抹,若已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。
2、外耳道乳头状瘤
通常与HPV病毒感染有关,表现为耳道内表面粗糙的赘生物,可能引起耳闷、听力下降。确诊后可通过激光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,术后可联合干扰素凝胶减少复发风险。
3、耳部囊肿
如皮脂腺囊肿因腺体导管阻塞形成,触感柔软且活动度好,继发感染时可能化脓。较小囊肿可观察处理,若持续增大或反复感染,需行囊肿切除术,术后配合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预防感染。
日常需避免自行挤压耳部肿物,保持耳道干燥清洁。若肿物短期内增大、出血或伴有耳鸣、眩晕等症状,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,通过耳内镜或病理检查明确性质,避免延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