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吊针打多了会有什么后果

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静脉输液过多可能引发静脉炎、电解质紊乱、过敏反应、耐药性以及肝肾负担加重等后果。若操作不当或过量使用,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
1、静脉炎

频繁输液可能导致静脉血管内膜受到化学性或机械性刺激,出现红肿、疼痛等症状。长期反复穿刺同一部位可能增加静脉炎风险,严重时可形成血栓。此时应停止输液并抬高患肢,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湿敷或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。

2、电解质紊乱

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可能稀释血液中的钠、钾等离子,引发低钠血症、低钾血症等。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恶心、心律失常等症状。需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调整补液方案,必要时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或静脉补充电解质。

3、过敏反应

部分人群对输注药物中的成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,轻者出现皮疹、瘙痒,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、过敏性休克。输注青霉素类、头孢类等药物前需规范进行皮试,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止输液,并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、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药物。

4、耐药性

抗生素类药物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,例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滥用会筛选出耐药菌株。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,严格遵循疗程用药。

5、肝肾负担加重

大量药物需经肝脏代谢、肾脏排泄,可能影响肝肾功能。长期输注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、注射用阿昔洛韦等药物时,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,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。

输液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,遵循“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”原则。输注过程中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,注意有无寒战、皮疹等不良反应。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,避免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