颈静脉球瘤是一种起源于颈静脉球部化学感受器细胞的良性肿瘤,多位于颈静脉孔区,具有局部侵袭性。其特点包括生长缓慢、血供丰富,可能引发听力下降、耳鸣及神经压迫症状。
1、定义与位置
颈静脉球瘤属于副神经节瘤范畴,主要发生于颈静脉球顶端的颈鼓室副神经节。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,毗邻颈内静脉、中耳腔及后组颅神经,因此肿瘤增大易侵犯周围组织。组织学表现为排列成巢状的嗜铬样细胞,通常不转移但可能向颅底骨质浸润。
2、症状表现
早期常见搏动性耳鸣(与心跳同步),传导性听力下降因肿瘤阻塞咽鼓管或中耳腔所致。随着肿瘤进展,可能压迫第Ⅸ、Ⅹ、Ⅺ对颅神经,导致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及斜方肌萎缩。约3%-5%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血压升高、头痛等类嗜铬细胞瘤症状。
3、诊断与治疗
增强CT可显示颈静脉孔区骨质破坏,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,DSA血管造影可见特征性“早出晚归”染色。治疗首选手术切除,对无法手术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。术前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风险,需注意避免损伤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。
出现持续性耳鸣或进行性听力减退时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。确诊后需根据肿瘤大小、生长速度及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术后需定期复查MRI监测复发情况,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