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框架眼镜、角膜接触镜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手段,需根据年龄和近视程度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框架眼镜
作为最常见的矫正方式,适合大多数近视患者。通过凹透镜调整光线折射,使物像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。青少年需每半年复查一次视力,及时调整镜片度数防止近视加深。
2、角膜接触镜
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(OK镜)。OK镜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曲率,白天可获得清晰视力,需在专业眼科机构验配,存在角膜感染风险需严格护理。适合8岁以上、近视600度以内且不愿戴框架眼镜者。
3、药物治疗
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(0.01%)可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,需连续使用2年以上,可能出现畏光等副作用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缓解视疲劳,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能解除睫状肌痉挛,两者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4、手术治疗
激光角膜切削术(如LASIK、全飞秒)适用于18岁以上、近两年度数增长≤50度且角膜厚度达标者,可矫正1200度以内近视。高度近视可选择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(ICL),矫正范围达1800度。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。
5、其他方法
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可降低近视发生率,用眼时遵循"20-20-20"原则(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)。均衡摄入维生素A、叶黄素等营养素,避免侧躺阅读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。
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验光检查,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。真性近视不可逆转,切勿轻信"治愈近视"的虚假宣传。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检查眼底,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。任何治疗方案均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,不可自行用药或停用矫正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