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视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光学矫正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视觉训练以及日常护理等,需根据患者年龄、近视程度及用眼需求综合选择。若出现视力下降,建议及时就医评估。
1、光学矫正
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是基础矫正方式,通过调整镜片度数使光线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。对于近视增长较快的儿童,可遵医嘱验配角膜塑形镜,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曲率,白天获得清晰视力。
2、药物治疗
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(如0.01%)可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,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并定期监测眼压和调节功能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畏光、视近模糊等副作用。
3、手术治疗
成年人近视度数稳定后,可选择激光角膜切削术(如全飞秒)或晶体植入术。激光手术适用于近视1200度以内且角膜厚度足够者,晶体植入术可矫正1800度以内高度近视。术前需全面检查角膜形态、眼底情况等。
4、视觉训练
针对调节功能异常或视疲劳人群,可通过反转拍、聚散球等工具进行调节灵敏度训练,改善近距离用眼舒适度。需在视光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5、日常护理
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,阳光刺激可促进视网膜多巴胺分泌。遵循“20-20-20”用眼法则,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即眺望20英尺外20秒。建议青少年每3-6个月进行专业验光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。
近视属于不可逆的眼轴增长性疾病,任何治疗手段均需配合科学用眼习惯。18岁以下青少年应避免盲目接受近视手术,出现突发性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需立即就医排查眼底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