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切除、手术切除、药物治疗、定期复查以及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,需根据息肉大小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方案。若发现异常症状,应及时就医评估。
1、内镜切除
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、带蒂且无恶变倾向的降结肠息肉,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。这类微创治疗创伤小、恢复快,术后需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。
2、手术切除
若息肉直径超过2厘米、基底较宽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可能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病变肠段。对于已癌变的息肉,需根据分期扩大切除范围并清扫淋巴结。
3、药物治疗
伴有出血或感染时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,头孢克肟胶囊抗感染,云南白药胶囊止血。但需注意药物仅能缓解症状,无法消除息肉本身。
4、定期复查
息肉切除后建议术后1年复查结肠镜,若无异常可延长至3-5年复查。多发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患者需缩短复查间隔,通常每6-12个月检查一次。
5、调整饮食生活习惯
日常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,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摄入量,避免腌制、油炸及辛辣食物。严格戒烟限酒,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,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。
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腹痛、便血等异常情况,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。保持大便松软通畅,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。所有治疗方案均需由消化科医生根据病理结果制定,患者不可自行服用药物或保健品消除息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