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岁男性的生育能力通常处于正常范围,但生育力会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。此时生育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,需结合个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。
1、精子质量下降
男性35岁后睾丸生精功能逐渐衰退,精子数量减少、活力降低,DNA碎片率可能增高。研究表明,35岁以上男性精子DNA碎片指数较25岁人群平均升高约30%,可能增加配偶流产或胎儿异常风险。
2、性激素水平变化
睾酮分泌从30岁后每年下降约1%-2%,35岁时部分男性可能出现游离睾酮减少,影响性欲和勃起功能。但个体差异较大,需通过血清睾酮检测确认。
3、基础疾病影响
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在35岁后发病率上升。以糖尿病为例,患病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较健康人群高3倍,且可能引发逆行射精等问题。
4、生活方式因素
长期吸烟可使精子浓度降低23%,酗酒会导致睾丸萎缩。35岁男性若BMI超过30,精子质量异常率可达正常体重者的2倍以上。
建议备孕前进行精液常规、性激素六项等检查。保持规律作息、均衡饮食并控制体重,避免接触高温环境(如桑拿)和有毒化学物质。若备孕半年未成功,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就诊生殖医学科排查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