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房分泌乳汁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。生理性泌乳主要与妊娠、哺乳期相关,病理性泌乳可能与高催乳素血症、垂体瘤、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药物影响有关,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妊娠期间孕激素、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乳腺发育,分娩后胎盘娩出导致雌孕激素骤降,催乳素水平升高触发乳汁分泌。哺乳期持续吸吮刺激可通过神经反射促进催乳素和缩宫素释放,前者维持泌乳功能,后者促使乳腺导管收缩排出乳汁。
2、高催乳素血症
垂体前叶分泌过量催乳素可直接作用于乳腺腺泡细胞引发泌乳。该病症可能由垂体微腺瘤、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,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、头痛或视力下降等症状。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、卡麦角林片、维生素B6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。
3、垂体瘤
垂体催乳素腺瘤约占垂体肿瘤的40%,肿瘤细胞异常分泌催乳素导致血清催乳素浓度超过100μg/L。除泌乳外常伴随闭经、性欲减退等症状,核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,通常需采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、甲磺酸培高利特片等药物治疗,必要时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。
4、甲状腺功能减退
原发性甲减患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(TRH)水平代偿性升高,TRH具有刺激催乳素分泌的作用。这类患者血清TSH值常超过10mU/L,伴有怕冷、乏力等症状,需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,通常用药4-6周后泌乳症状可缓解。
5、药物影响
长期使用多潘立酮片、盐酸氟西汀胶囊、盐酸氯丙嗪片等药物可能阻断多巴胺受体,减弱其对催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。这类药物性泌乳通常在停药2-3个月后自行消失,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进行干预。
出现非哺乳期泌乳建议进行血清催乳素检测、垂体MRI及甲状腺功能检查。日常需避免挤压刺激乳房,穿着宽松透气内衣。若发现乳汁呈血性、单侧乳头溢液或伴有乳房肿块,需警惕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,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