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中医如何称呼肌酐高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肌酐高在中医理论中并无完全对应的病名,但根据其症状表现,可归属于“水肿”“关格”“虚劳”“癃闭”等范畴。中医主要通过辨证论治分析肌酐升高的原因及伴随症状,进行个体化调理。

1、水肿

肌酐升高若伴随眼睑、下肢浮肿,中医多认为与脾肾气虚、水湿内停有关。脾主运化水湿,肾主水液代谢,脾肾功能不足时,水液停滞体内,可能影响肌酐排泄,此时需通过健脾利湿、温肾化气等方法改善。

2、关格

当肌酐高合并排尿困难、恶心呕吐时,符合中医“关格”范畴。该病机多因三焦气化失常,湿浊瘀毒蕴结,导致上格下关的病理状态,需用通腑降浊、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大黄、丹参等调理。

3、虚劳

长期肌酐升高伴随乏力、腰膝酸软,中医常归为“虚劳”。此类患者多存在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,需通过六味地黄丸、金匮肾气丸等补益类方剂改善体质,促进代谢废物排出。

4、癃闭

突发尿量减少伴肌酐升高,可对应“癃闭”证型。此证多因湿热下注或气滞血瘀导致膀胱气化不利,常用八正散等清热利湿方剂,配合针灸关元、三阴交等穴位改善排尿功能。

建议肌酐升高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,完善尿常规、肾功能等检查,明确病因后遵医嘱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。中医调理需根据具体证型遣方用药,不可自行服用偏方或保健品,以免加重肾脏负担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