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症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证候类型,主要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外寒侵袭引起的症候群。根据病因和症状特点,可分为外感寒邪和内生虚寒两种类型。
1、外感寒邪
多因淋雨受凉、饮食生冷或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导致。寒邪侵袭肌表时,可见恶寒发热、无汗头痛;直中脾胃则出现脘腹冷痛、呕吐清水;深入经络可致关节冷痛、屈伸不利。这类情况可遵医嘱使用风寒感冒颗粒、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。
2、阳虚内寒
常见于素体阳虚或久病耗损者。典型症状包括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,女性可见痛经、经血色暗。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,常用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等方剂,配合艾灸关元、命门等穴位效果更佳。
日常调理需注意腹部及下肢保暖,冬季可佩戴护腰。饮食宜选择羊肉、韭菜、核桃等温性食物,晨起饮用生姜红枣茶有助于驱散寒气。建议每周进行3-4次八段锦、太极拳等温和运动,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以振奋阳气。若出现持续畏寒伴水肿、心悸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