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高尿酸血症如何分类和诊断

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高尿酸血症可根据病因和尿酸排泄情况进行分类,诊断通常需结合血尿酸检测和相关检查。该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,尿酸排泄类型又可分为过度生成型和排泄减少型,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状。

1、病因分类

高尿酸血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。原发性多与遗传因素相关,如尿酸代谢酶缺陷;继发性常由肾脏疾病、肿瘤化疗、长期使用利尿剂等因素引起。约90%原发性患者存在尿酸排泄障碍,需通过24小时尿尿酸检测区分排泄类型。

2、尿酸排泄类型分类

根据尿酸排泄量分为过度生成型(尿酸排泄>4.8mmol/24h)和排泄减少型(小于3.6mmol/24h)。临床上常采用尿酸排泄分数(FEUA)评估,计算公式为(血肌酐×尿尿酸)/(血尿酸×尿肌酐)×100%,正常值为5.5%-11.1%。排泄减少型占我国患者的80%-90%。

3、诊断标准

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>420μmol/L(7mg/dl)可确诊。需排除剧烈运动、高嘌呤饮食等干扰因素。合并痛风性关节炎、尿酸性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时,需进行关节超声、双能CT或肾穿刺活检。鉴别诊断包括假性高尿酸血症(检测误差)和Lesch-Nyhan综合征等遗传病。

建议40岁以上男性、绝经后女性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检测血尿酸。确诊后需控制嘌呤摄入,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ml以上。若血尿酸持续高于540μmol/L或出现痛风发作,应在风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尿酸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,以及促排泄的苯溴马隆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