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瘘和痔疮是两种不同的肛门疾病,主要区别在于病因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。具体区别包括发病机制不同、临床表现不同、查体特征不同、治疗方法不同等。
1、发病机制不同
肛瘘多由肛周脓肿溃破或引流后形成,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,常伴随感染。痔疮则因肛垫下移或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,分为内痔、外痔和混合痔,通常与久坐、便秘等因素有关。
2、临床表现不同
肛瘘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、肿痛,瘘口可能有分泌物,急性感染期可伴发热。痔疮常见症状为便后滴血、肛门肿物脱出、瘙痒或疼痛,外痔可见肛周皮下紫蓝色肿物。
3、查体特征不同
肛瘘患者肛周可见外瘘口,指诊可能触及条索状瘘管,肛门镜可见内口。痔疮患者肛门视诊可见外痔团块,肛门镜可见内痔黏膜充血或糜烂,直肠指诊一般无异常。
4、治疗方法不同
肛瘘通常需要手术切除瘘管,如肛瘘切开术或挂线疗法,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。痔疮轻症可通过调整饮食、温水坐浴缓解,药物可选痔疮栓、地奥司明片,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手术。
若出现肛门疼痛、出血或异常分泌物,建议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,通过肛门指诊、超声或MRI明确诊断。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肛周清洁,避免久坐久站,规律排便以减少局部刺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