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肝与脾的中医关系是什么

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肝与脾在中医理论中存在密切的协同关系,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协调、气机升降相因、血液生成统摄三个方面。两者共同维持人体气血运行和消化功能。

1、疏泄与运化协调

肝主疏泄功能可促进胆汁分泌,协助脾胃消化食物。若肝气郁结,会影响脾的运化,出现腹胀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脾虚运化无力时,也可能导致肝气疏泄失常,形成肝郁脾虚的病理状态。

2、气机升降相因

肝气主升发,脾气主升清,两者共同维持中焦气机升降平衡。肝的升发功能可助脾升清散精,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。若肝气升发太过,易出现眩晕、泄泻等肝脾不调之症。

3、血液生成统摄
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肝藏血调节血量。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,可致肝血亏虚;肝不藏血则会出现脾不统血相关的出血症状,如月经过多、皮下出血等,两者在血液代谢中相互为用。

日常应注意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肝郁,饮食规律养护脾胃,若出现胁胀、便溏、乏力等肝脾失调症状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通过逍遥散、归脾汤等方剂进行调理,配合针灸太冲、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肝脾功能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