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肝实质密度减低是什么意思

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

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

肝实质密度减低是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描述,通常提示肝脏存在脂肪浸润、炎症水肿、纤维化或肝硬化等病理改变。该表现可能与脂肪肝、病毒性肝炎、肝纤维化等疾病相关,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。

1、脂肪肝

这是最常见的原因,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会导致肝脏密度降低。B超检查常显示肝脏回声增强,CT值较脾脏更低。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肝区隐痛等症状,可通过护肝片、水飞蓟宾胶囊、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治疗,同时需控制体重和血脂。

2、病毒性肝炎

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细胞炎症水肿,会造成肝组织密度下降。患者常伴食欲减退、黄疸等症状,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恩替卡韦片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、聚乙二醇干扰素α注射液等药物,需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
3、肝纤维化/肝硬化

长期慢性肝损伤导致胶原纤维增生,肝脏结构重塑过程中可能出现密度不均。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腹水、脾大等体征,治疗需联合安络化纤丸、扶正化瘀胶囊、复方鳖甲软肝片等抗纤维化药物,严重者需考虑肝移植。

发现肝实质密度减低应及时完善肝功能、病毒学检测及肝脏弹性成像等检查。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,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,保持低脂饮食并定期复查肝脏影像。若伴随转氨酶升高或血小板下降等情况,应尽快到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