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胀的中医治疗需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方案,常见证型包括痰浊壅肺、痰热郁肺、阳虚水泛、肺肾气虚及外寒内饮。具体治疗需结合个体症状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1、痰浊壅肺证
患者多见咳嗽痰多、色白黏腻、胸闷喘息,舌苔白腻。常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,以化痰降气平喘。若痰多喘急难以平卧,可加杏仁、厚朴;痰从寒化者加干姜、细辛温肺化饮。
2、痰热郁肺证
表现为咳嗽气粗、痰黄黏稠、面赤烦热,舌红苔黄腻。治宜清肺化痰,方选桑白皮汤加减。痰热盛者可加浙贝母、瓜蒌皮;大便干结者配大黄通腑泄热,喘甚加葶苈子泻肺平喘。
3、阳虚水泛证
症见肢体浮肿、心悸喘咳、尿少肢冷,舌淡胖有齿痕。选用真武汤合五苓散温肾健脾、化饮利水。水肿甚者加泽泻、车前子利水消肿;喘促汗多者加煅龙骨、煅牡蛎固表敛汗。
4、肺肾气虚证
以呼吸浅短、声低气怯、腰膝酸软为主症,舌淡苔白。常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,补肺纳肾、降气平喘。若兼阴虚者加麦冬、玉竹;气虚瘀阻者配丹参、川芎活血通络。
5、外寒内饮证
多因感寒诱发,症见恶寒发热、咳喘痰白,脉浮紧。治宜解表散寒、温肺化饮,方用小青龙汤加减。外寒明显者加荆芥、防风;喉中痰鸣者加射干、款冬花化痰利咽。
患者需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接触烟尘刺激。饮食宜清淡,可适当食用杏仁、山药等润肺之品,忌食生冷肥甘。病情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,中药需经专业医师辨证后调整剂量,不可自行更换药方或中断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