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动脉造影一般包括患者准备、局部麻醉、导管插入、造影剂注射以及图像采集等步骤。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完成,属于有创检查。
1、患者准备
检查前医生会详细告知流程及风险,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。通常要求术前4-6小时禁食,穿着宽松衣物,移除金属饰品。需完善凝血功能、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,评估造影剂使用风险。
2、局部麻醉
患者取仰卧位,常规选择股静脉或肘静脉作为穿刺点。术区皮肤消毒后,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,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穿刺静脉建立导管通路。
3、导管插入
经鞘管送入心导管,在X线透视监测下,将导管经右心房、右心室逐步推送至肺动脉主干。操作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,导管到达目标血管后通过测压确认位置。
4、造影剂注射
经导管快速注入含碘造影剂,成人常规用量约30-50ml,注射速率15-20ml/s。注射瞬间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发热、口苦等正常反应,需保持静止配合成像。
5、图像采集
采用DSA数字减影技术,以每秒3-6帧的速度多角度拍摄。正位、侧位及斜位投照可全面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解剖形态,动态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。
该检查存在造影剂过敏、血管损伤等风险,术前需进行过敏试验。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碘造影剂,术后需压迫止血并观察穿刺部位。检查结果需由放射科和心内科医生共同解读,为肺栓塞、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提供诊断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