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什么

杨毕伟 肿瘤科 主任医师
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甲

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纤维性骨病变,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长骨干骺端,通常表现为局部溶骨性改变。该病具有自限性倾向,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恶变。

1、定义与特征

非骨化性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病变,主要累及骨骼的干骺端。其病理特征为梭形纤维细胞呈漩涡状排列,常伴有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沉积。病变区域骨质被吸收替代,但无成骨活性,因此被称为“非骨化性”。

2、影像学表现

X线平片可见偏心性、椭圆形透亮区,边缘有薄层硬化带,皮质骨膨胀变薄但保持完整。CT检查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的均匀低密度及硬化缘,MRI上T1加权像呈低信号,T2加权像表现为混杂信号,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。

3、临床表现

约70%患者无明显症状,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轻微疼痛或肿胀,剧烈活动后偶有加重。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低于5%,多见于病灶直径超过骨横径50%的病例。

4、诊断与鉴别

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检查,需与骨囊肿、纤维结构不良、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。典型病例可通过X线确诊,疑难病例需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。

5、治疗原则

无症状且病灶较小者建议定期观察,每6-12个月复查X线监测变化。对于有疼痛症状、病灶进展或骨折风险高的患者,可行刮除植骨术。近年来也有采用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的报道,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。

该病变具有自限性特点,青春期后多数病灶会逐渐钙化愈合。患者应避免患肢过度负重,定期至骨科门诊随访。若出现突发剧烈疼痛需警惕病理性骨折,应及时就诊进行CT检查明确病情变化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