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什么是多囊肾

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出现多个囊肿,导致肾脏结构异常和功能受损。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和隐性遗传型,病因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,可能引发高血压、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。

1、病因

多囊肾主要由PKD1或PKD2基因突变引起,显性遗传型占90%以上。这些基因异常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异常,逐渐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肿。隐性遗传型多与PKHD1基因突变相关,常在婴幼儿期发病。

2、症状

早期可能出现腰部钝痛、血尿或高血压,随着囊肿增大,约50%患者60岁时会进展至肾功能衰竭。囊肿感染时可引发发热,约30%患者伴有肝囊肿,部分会出现颅内动脉瘤等肾外表现。

3、并发症

约25%-40%患者并发尿路感染,囊肿破裂可能引起剧烈腰痛。60%以上患者存在高血压,这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。约20%患者会形成肾结石,晚期可能出现贫血、骨代谢异常等尿毒症症状。

4、治疗方法

控制血压首选ACEI/ARB类药物,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。囊肿较大者可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,反复感染者需手术去顶减压。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,同时需限制高蛋白饮食并保持每日2-3L饮水量。

建议确诊患者每3-6个月监测肾功能和血压,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。育龄期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,通过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可阻断致病基因传递。日常需预防感冒,出现突发性头痛或视力变化应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并发症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