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肠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小肠被部分或广泛切除后,导致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。该病常见于肠扭转、克罗恩病、肠系膜血管栓塞等肠道疾病术后,主要表现为营养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。
患者因小肠长度不足,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,常出现腹泻、体重减轻、乏力等症状。根据切除肠段的不同,可能伴随维生素缺乏、电解质失衡或特定营养素吸收障碍。例如,回肠切除会影响胆盐重吸收,导致脂肪泻;空肠广泛切除则可能引发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。长期营养吸收不良还可能引发骨质疏松、贫血等并发症。
日常需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,并定期监测营养指标。治疗上需根据残留肠段长度和功能制定个体化方案,必要时可进行小肠移植等外科干预。若出现持续腹泻、体重下降等情况,应及时就诊并由专业医生评估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