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固醇水平偏高时,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、合理饮食以及必要时药物治疗进行控制。常见的干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、运动锻炼、药物治疗、戒烟限酒以及定期监测等,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饮食控制
日常需减少动物内脏、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,增加燕麦、苹果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。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可补充ω-3脂肪酸,有助于调节血脂。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,用橄榄油替代部分食用油。
2、运动锻炼
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,每次持续30-45分钟。规律运动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,促进低密度脂蛋白代谢。体重超标者减轻5%-10%体重可使胆固醇显著下降。
3、药物治疗
经生活方式干预3-6个月未达标者,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可作为联合用药选择。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需要PCSK9抑制剂进行强化治疗。
4、戒烟限酒
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,加剧脂质沉积。酒精摄入过量会干扰肝脏脂质代谢,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
5、定期监测
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3-6个月复查血脂四项,糖尿病患者需同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。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,及时调整干预方案。
调整期间需避免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,老年人及肝肾功能异常者用药需谨慎。若出现肌肉酸痛等药物不良反应,应立即就医检查肌酸激酶水平。建议在营养科和心内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