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超声造影剂是什么

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

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

超声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超声成像效果的诊断辅助制剂,通常由微气泡、稳定外壳及填充气体组成。其主要作用包括提高图像对比度、显示血流信号以及辅助病变定性诊断等,临床常用于肝脏、心脏等器官的检查。

1、微气泡结构

超声造影剂的核心成分是微米级气泡,直径通常在2-10微米之间。这些气泡能够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,因其与人体组织的声阻抗差异显著,在超声波作用下会产生强烈反射信号,从而增强显影效果。

2、外壳成分

微气泡外层包裹着生物相容性物质,常见的有磷脂、白蛋白或高分子聚合物等。这类外壳材料不仅维持气泡结构稳定,还能防止气体过快溶解,确保造影剂在体内存留足够时间完成检查,同时降低生物毒性风险。

3、气体填充

气泡内部多采用全氟化碳、六氟化硫等惰性气体。这类气体具有低溶解度特性,可延长微泡在血管内的存留时间,其高惰性能减少与血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,保障检查过程的安全性。

4、血流显影增强

造影剂进入血管后,微泡随血流分布至靶器官。超声波作用下微泡发生共振和破裂,产生非线性回波信号,使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显影清晰度提升10-20倍,有助于发现常规超声难以显示的微小病灶。

5、组织灌注评估

通过实时观察造影剂在组织中的灌注过程,可评估器官血流灌注情况。肝癌等占位病变常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、静脉期快速消退的特征性表现,这种时相变化为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重要依据。

使用超声造影剂需严格掌握适应症,注射前应评估患者过敏史及心肺功能。检查后建议观察30分钟,出现皮疹、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。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含钆剂型,孕妇使用前应进行获益风险评估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