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肠腔内,导致肠道梗阻的急腹症,常见于婴幼儿。其发生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、器质性疾病等因素有关,典型症状包括腹痛、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,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1、定义
肠套叠是肠道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病理状态。套叠部位通常由近端肠管(鞘部)包裹远端肠管(套入部),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,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严重时可引发肠坏死。
2、病因
婴幼儿肠套叠多与肠道淋巴组织增生、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有关。成年人肠套叠常继发于肠道器质性疾病,如息肉、肿瘤、憩室或术后肠粘连,这些病变可能成为套叠的起点。
3、症状
儿童患者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(腹痛)、呕吐及果酱样血便,腹部触诊可及腊肠样包块。成人症状相对隐匿,可能有慢性腹痛、肠梗阻表现,部分患者因原发病灶出现体重下降或贫血。
4、诊断
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,可显示“同心圆”或“套筒征”影像。X线空气灌肠在儿童中兼具诊断和治疗作用,而CT扫描有助于明确成人继发性肠套叠的病因。
5、治疗
儿童急性肠套叠若未发生肠坏死,可采用空气或液体灌肠复位,成功率约80%。手术适用于灌肠失败、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似肠坏死的患者,需切除坏死肠段并进行吻合。成人肠套叠需手术探查并处理原发病因。
出现阵发性腹痛、血便等症状时,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,避免延误灌肠复位的最佳时机。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,灌肠后需留院观察是否复发,术后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并逐步恢复饮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