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哺乳期乳头感染风险

耿敬华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

濮阳惠民医院 三甲

哺乳期乳头感染风险可能与细菌侵入、乳头损伤、乳汁淤积、免疫力下降及哺乳卫生不佳等因素有关。若出现红肿、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,避免病情加重。

1、细菌侵入

哺乳期乳头表面存在微小破损时,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易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,引发感染。这种情况可能发展为乳腺炎,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灼热感,哺乳时疼痛加剧。

2、乳头损伤

婴儿含乳姿势不当或吮吸力度过大容易导致乳头皲裂,深度可达真皮层。受损的乳头组织失去完整屏障功能,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直接入侵通道,增加感染概率。

3、乳汁淤积

未及时排空的乳汁在乳腺导管内形成淤积,其富含的营养成分成为细菌培养基。淤积超过12小时可导致乳汁酸化,更有利于细菌繁殖,继而引发局部感染。

4、免疫力下降

产后母体处于相对免疫抑制状态,特别是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期。此时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暂时性降低,机体对病原体清除能力下降,易感性增加约30%。

5、哺乳卫生不佳

未定期清洁乳房皮肤、哺乳内衣更换不及时等因素,可使乳头表面细菌载量增加。研究显示,未规范清洁的哺乳者感染发生率较注意卫生者高出2-3倍。

建议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,掌握正确含乳姿势,每次哺乳后挤出残余乳汁。出现局部硬结时可冷敷缓解,若体温超过38.5℃或出现脓性分泌物,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哺乳期安全抗生素治疗。哺乳期间应保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,维持充足休息以增强抵抗力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