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抑制细菌生长

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

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、干扰翻译过程、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等机制抑制细菌生长。其具体作用方式包括结合核糖体、诱导错误氨基酸插入以及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。

1、结合细菌核糖体

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特异性结合细菌核糖体30S亚基,阻碍其与mRNA的准确对接。这种结合会导致核糖体构象改变,影响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,使得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被阻断。

2、引起错误氨基酸插入

此类药物能诱导核糖体误读mRNA遗传密码,使错误的氨基酸掺入新生肽链中。这些异常蛋白质因结构缺陷无法行使正常功能,导致细菌代谢紊乱和生长停滞。

3、破坏细胞膜完整性

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层,通过改变膜电位增加通透性。这种破坏作用会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漏,加速细菌死亡,并与蛋白质合成抑制产生协同杀菌效果。

4、抑制肽链延伸过程

药物与核糖体结合后能干扰tRNA在A位点的正确结合,阻碍肽酰转移酶活性,抑制肽链延伸。这种作用使得细菌无法完成必需蛋白的合成,如结构蛋白和酶类。

5、阻碍核糖体循环

氨基糖苷类可阻碍核糖体在翻译结束后从mRNA解离,影响核糖体亚基的再利用。这种抑制作用显著降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整体效率,导致细菌无法增殖。

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。治疗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和前庭功能,注意观察听力变化。细菌易通过修饰酶产生耐药性,临床使用时建议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