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作为传统中药材,一般具有温经散寒、止血、止痛、祛湿止痒、抗菌消炎等功效和作用。其应用方法多样,需结合具体需求合理使用。
1、温经散寒
艾草性温,可疏通经络、驱散体内寒气,中医常用于改善女性痛经、宫寒不孕等虚寒性疾病。现代常通过艾灸刺激穴位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。
2、止血
艾草炭化后能增强收敛止血效果,适用于吐血、衄血等出血症状。现代会将其制成艾绒按压包或配伍止血药膏,用于外伤出血的应急处理。
3、止痛
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可通过温热效应缓解肌肉痉挛,对风寒头痛、脘腹冷痛有改善作用。临床上常用艾条熏灸或制成热敷包,作用于疼痛部位减轻不适。
4、祛湿止痒
艾草煎煮后的药液具有燥湿功效,对湿疹、皮肤瘙痒等湿热证候有效。现代常用艾草煮水进行泡脚或配比成外用洗剂,帮助改善足部真菌感染等问题。
5、抗菌消炎
研究表明艾草挥发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,其药理性作用在呼吸道感染辅助治疗中有所应用。现代制剂技术已将其有效成分提取用于精油、膏药等产品开发。
使用艾草需注意体质辨证,阴虚血热者慎用。外用时需控制熏灸时长,避免低温烫伤。涉及疾病治疗时,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,不可替代正规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