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-CT在妇科诊断中一般具有肿瘤早期诊断、疾病分期评估、治疗效果监测、复发转移检测以及原发灶定位等作用。该技术结合功能代谢成像与解剖结构信息,可为妇科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依据。
1、肿瘤早期诊断
PET-CT通过检测组织代谢活性异常,可发现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病灶。例如,卵巢癌或宫颈癌的微小病灶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可能无法显示,但PET-CT可因糖代谢增高而提示恶性可能,有助于早期干预。
2、疾病分期评估
对于已确诊的妇科肿瘤,PET-CT能全面评估病灶范围及转移情况。通过一次性全身扫描,可明确肿瘤是否累及淋巴结、腹膜或其他脏器,为制定手术方案或放疗靶区提供重要参考。
3、治疗效果监测
治疗过程中,PET-CT通过对比病灶代谢活性变化可评估治疗效果。化疗或放疗后肿瘤代谢活性降低,提示治疗有效;若代谢持续活跃,则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4、复发转移检测
对于治疗后患者,PET-CT可灵敏检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灶。妇科肿瘤常见的腹膜转移、淋巴结转移等均可通过代谢异常区域进行识别,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更具敏感性。
5、原发灶定位
当发现转移性病灶但原发部位不明时,PET-CT可通过全身扫描寻找妇科系统潜在的原发肿瘤。例如,腹膜转移癌可能提示原发于卵巢的隐匿性肿瘤。
需注意的是,PET-CT的辐射剂量较高且费用较贵,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。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症,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、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,具体检查方案应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