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,主要表现为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抽搐或昏迷。该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或产后,可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,需及时干预处理。
1、病因机制
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可能与胎盘功能异常、血管内皮损伤及遗传因素有关。胎盘浅着床导致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不足,引发胎盘缺血缺氧,释放炎性介质进入母体循环,诱发全身小动脉痉挛和内皮功能障碍,进而引发多器官损伤。
2、临床表现
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意识丧失、面部肌肉强直、四肢强直性抽搐,常伴有血压≥160/110mmHg、24小时尿蛋白≥5g、视觉障碍及持续性头痛。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、肝酶升高或肺水肿等并发症,需通过血液检查、尿检和胎心监护综合评估。
3、处理方法
确诊后需立即进行急诊处理,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、防止舌咬伤,并静脉注射硫酸镁预防再次抽搐。血压控制可选用拉贝洛尔或硝苯地平,必要时需在控制病情后24-48小时内终止妊娠。对于孕周不足34周的孕妇,需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。
孕期子痫属于产科危急重症,建议孕妇按时进行血压监测和尿常规检查。若出现持续性头痛、视物模糊或上腹疼痛等子痫前期症状,应立即前往产科急诊就诊,避免延误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