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酸氢钠作为临床常用药物,一般具有中和胃酸、纠正酸中毒、碱化尿液等功效,但也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、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。具体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自行用药。
1、中和胃酸
碳酸氢钠为弱碱性物质,可快速中和胃内过量胃酸,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、反酸等症状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降低胃酸浓度,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,不适合长期治疗。
2、纠正酸中毒
该药物能增加血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浓度,适用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紧急处理,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辅助治疗。临床使用时需监测动脉血气分析,防止过度纠正。
3、碱化尿液
通过提高尿液pH值,可促进尿酸、磺胺类药物等物质的排泄,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形成。该用途常见于痛风患者或接受化疗时的辅助治疗。
1、代谢性碱中毒
过量使用会导致血液pH值升高,出现手足抽搐、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。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,需及时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纠正。
2、胃肠道不适
中和胃酸时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,导致腹胀、嗳气,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多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反应。
3、电解质紊乱
长期应用可能引起低钾血症,表现为肌无力、心律失常。其机制与碱中毒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及肾小管排钾增加有关,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。
该药物不宜连续使用超过2周,用药期间需限制钠盐摄入。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,避免加重水钠潴留。如出现肌肉震颤、持续头痛等异常反应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