蛔虫病属于传染病,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粪-口传播。蛔虫卵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,污染土壤、水源或食物后,被他人误食而引发感染。
蛔虫病的传染性主要体现在虫卵的传播能力上。蛔虫卵在适宜环境中可存活数月,若未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,虫卵可能通过污染水源或附着在蔬菜、水果表面传播。儿童因卫生意识较弱,接触污染土壤后未彻底洗手便进食,感染风险较高。此外,农村地区卫生设施不完善或使用未发酵的人畜粪便施肥,也可能导致虫卵扩散。
预防蛔虫病需注重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。饭前便后洗手、彻底清洗生食果蔬、避免饮用生水等措施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。定期进行集体驱虫治疗,尤其在流行区域,可减少传染源。若出现腹痛、营养不良或粪便中排出虫体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通过粪便检查确诊,遵医嘱服用阿苯达唑片、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物。
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卫生宣教,改善粪便管理方式,避免虫卵污染环境。确诊感染者需完成全程治疗,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,防止疫情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