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、补充铁剂、饮食调整、输血治疗以及中药辅助等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。若存在慢性失血等病因,需及时纠正以防止病情反复。
1、病因治疗
明确并消除导致缺铁的根本原因是治疗关键。例如消化道溃疡患者需使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,月经量过多者需排查妇科疾病,寄生虫感染者需进行驱虫治疗。只有解除原发疾病,才能避免铁元素持续丢失。
2、补充铁剂
硫酸亚铁片、琥珀酸亚铁胶囊、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口服铁剂是首选治疗方案,通常需要持续服用3-6个月。对于存在严重胃肠道反应或吸收障碍的患者,可改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静脉铁剂,但需警惕过敏反应。
3、饮食调整
建议每日摄入50-75g红肉,每周食用2-3次动物肝脏或血制品。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可促进铁吸收,同时需避免浓茶、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食,奶制品应与补铁间隔2小时食用。
4、输血治疗
当血红蛋白低于60g/L或出现严重缺氧症状时,需输注悬浮红细胞改善携氧能力。输血后仍需进行规范补铁治疗,不可作为长期替代方案。
5、中药辅助
复方阿胶浆、健脾生血颗粒等中成药可通过调理脾胃改善铁吸收,常与西药联用。需注意中药不能替代铁剂,服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。
患者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,铁剂补充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正常后4-6个月。切忌自行购买保健品替代药物,服用铁剂后若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,但伴有腹痛或便血需及时就医。孕妇、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