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肠末端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、腹泻、体重减轻等,可能引起肠梗阻、肠穿孔等危害。该病通常与感染、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,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加重。
1、腹痛
回肠末端炎患者常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隐痛或绞痛,可能与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有关。疼痛多在进食后加重,部分患者伴随腹部压痛或反跳痛,需与阑尾炎等疾病鉴别。
2、腹泻
炎症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和蠕动增快,患者每日排便可达3-5次,粪便多呈稀糊状或水样,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便。长期腹泻易引发电解质紊乱,需注意补水补液。
3、体重减轻
由于慢性炎症消耗增加、营养吸收障碍,患者可能出现渐进性消瘦,尤其常见于病程较长或未规范治疗者。若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%,提示病情活动。
4、肠梗阻
反复炎症可导致肠壁纤维化增厚、肠腔狭窄,约20%-30%患者可能发生不全性肠梗阻,表现为腹胀、呕吐、排便排气停止,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。
5、肠穿孔
在溃疡深大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,肠壁全层可能发生穿透性损伤,引发急性腹膜炎。这是最严重的并发症,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、板状腹、发热,需急诊手术治疗。
若出现持续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,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、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。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、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,日常注意低渣饮食并定期复查肠镜,避免并发症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