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邪引起的常见症状有恶寒、肢体冷痛、腹泻便溏等,可能与外感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有关。寒邪侵袭人体时,易阻滞气血运行,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寒性症状。
1、恶寒
寒邪侵袭肌表时,卫阳被遏,无法温煦体表,患者常出现明显怕冷感,即使添加衣物或靠近热源也难以缓解。此类情况多见于风寒感冒初期,可能伴随发热、无汗等症状,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风寒感冒颗粒、荆防颗粒等药物驱散表寒。
2、肢体冷痛
寒性凝滞,易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表现为关节、肌肉冷痛,遇寒加重、得热减轻。常见于寒湿腰痛、老寒腿等病症,可通过艾灸、贴敷伤湿止痛膏等方式缓解,中成药如追风透骨丸可辅助改善症状。
3、腹泻便溏
寒邪直中脾胃时,脾阳受损,运化失职,易出现腹泻、大便稀溏等症状,粪便中常夹杂未消化食物。此类患者多伴有腹部冷痛、肠鸣,可选用附子理中丸、小建中颗粒等温中散寒的药物进行调理,同时需忌食生冷。
寒邪致病具有收引、凝滞的特点,长期受寒可能引发痛经、咳喘等病症。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加重,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,结合舌脉辨证施治。日常需注意腰腹、关节部位保暖,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,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生姜、桂圆等温补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