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腺样体手术的利弊需要根据病情综合评估。其优势在于解除气道阻塞、改善呼吸功能,弊端则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。
1、解除气道阻塞
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鼻塞、睡眠打鼾等症状,手术切除可迅速改善通气。尤其是对于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儿,术后夜间缺氧和呼吸暂停次数可显著减少。
2、减少并发症发生
长期腺样体肥大可能引发鼻窦炎、中耳炎或颌面发育异常。手术能降低反复感染概率,避免因长期张口呼吸导致的腺样体面容。
3、术后恢复周期短
目前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,创伤小且出血少,多数患儿术后24-48小时即可恢复进食,1-2周内症状明显改善。
1、麻醉风险
全身麻醉可能引发呼吸道痉挛、恶心呕吐等反应,不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.1%。术前需完善心肺功能评估,降低麻醉意外风险。
2、术后出血感染
发生率约2%-4%,表现为鼻腔渗血或发热。通过术中精准止血、术后使用抗生素冲洗可有效控制,需密切观察术后24小时生命体征。
3、复发可能性
5岁以下患儿存在10%-15%的复发率,多与过敏体质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。术后配合鼻用激素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。
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,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3个月。若出现持续发热、大量鼻出血或呼吸异常,需立即返院检查。建议每3-6个月复查鼻咽镜,监测腺样体残体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