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断性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暴力损伤、骨质疏松或骨肿瘤等原因引起,可能导致剧烈疼痛、肿胀及活动受限。治疗方法需根据骨折程度选择,主要包括急救处理、复位固定及康复治疗等,需及时就医评估。
1、高能量暴力损伤
交通事故、高处坠落或重物撞击等高强度外力可能导致骨质完全断裂,断端明显分离并伴随软组织损伤。此类情况需立即制动并送医,避免二次伤害。
2、骨质疏松
中老年人因骨密度降低,轻微外力如跌倒也可能引发离断性骨折。日常需加强钙质摄入,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、阿仑膦酸钠等药物改善骨代谢。
3、骨肿瘤
骨囊肿、骨肉瘤等疾病破坏骨质结构,易在轻微受力后发生病理性骨折。需通过CT或活检明确肿瘤性质,必要时手术切除并配合放化疗。
治疗方法包括:
1、急救处理
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,冰敷减轻肿胀,避免搬动时加重损伤。开放性骨折需包扎止血并预防感染。
2、复位固定
闭合性骨折可尝试手法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;若断端错位严重,需手术植入钢板、髓内钉等内固定装置恢复骨结构。
3、术后康复
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肌肉力量锻炼,辅以热疗、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。
出现离断性骨折后应避免自行处理或延误就医,需完善X线、CT等检查明确损伤程度。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及康复,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,降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