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阴毛囊炎可能是由细菌感染、物理刺激、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。日常需注意局部卫生,避免摩擦刺激,必要时需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1、细菌感染
外阴毛囊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,当局部皮肤毛囊因汗液、分泌物堵塞或清洁不当导致破损时,细菌可侵入毛囊引发感染,表现为红肿、疼痛或脓疱。一般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2、物理刺激
频繁刮除阴毛、穿着过紧的化纤内裤或长时间骑自行车等行为,可能因摩擦导致毛囊周围皮肤屏障受损,增加细菌定植风险。日常建议保持外阴透气,减少刮毛频率,并使用碘伏或氯己定洗液进行局部消毒。
3、免疫力低下
糖尿病患者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,因机体抵抗力下降,毛囊更易受细菌侵袭。此类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,必要时联合口服头孢克肟片、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治疗。
若外阴毛囊炎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,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,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,排除真菌感染或其他皮肤疾病的可能性。治疗期间应避免抓挠患处,保持外阴干燥清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