淋巴瘤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、病理学检查以及骨髓检查等,需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判断。若存在异常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1、临床表现
淋巴瘤患者常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,多位于颈部、腋下或腹股沟。部分患者伴随发热、盗汗、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,皮肤可能出现瘙痒或皮疹。若肿瘤侵犯其他器官,还可引起咳嗽、腹痛、骨痛等表现。
2、影像学检查
CT检查可显示全身淋巴结的大小、形态及分布情况,帮助评估肿瘤侵犯范围。PET-CT能通过代谢活性区分良恶性病变,对分期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。超声检查常用于浅表淋巴结的初步筛查。
3、病理学检查
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穿刺获取组织样本,经显微镜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,这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。病理结果需明确是否存在里德-斯特恩伯格细胞(霍奇金淋巴瘤)或异常B/T淋巴细胞(非霍奇金淋巴瘤)。
4、骨髓检查
骨髓穿刺或活检可判断肿瘤细胞是否浸润骨髓,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。约10-15%的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骨髓受累。
5、免疫组化与分子检测
通过CD20、CD30等免疫标志物检测确定淋巴瘤亚型。基因重排检测(如IGH、TCR基因)有助于鉴别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,指导靶向治疗药物选择。
出现持续淋巴结肿大或相关症状时,建议尽早到血液科就诊。诊断过程中需完成血常规、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检查,部分患者还需进行脑脊液检查。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分型和分期制定,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