萎缩性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变薄、苍白和萎缩性改变,可伴有瘙痒或疼痛。其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、遗传因素及激素水平变化有关,常见于外阴及肛周等部位,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。
1、疾病类型
萎缩性苔藓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又称为硬化性苔藓。病变部位皮肤弹性纤维减少,表皮萎缩变薄,真皮层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。该病进展缓慢,可能累及皮肤和黏膜交界处,严重时可能引起外阴结构变形或排尿困难。
2、病因及诱因
目前认为自身免疫异常是主要病因,患者体内常检测到抗细胞外基质抗体。遗传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,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。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参与发病,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与疾病进展相关。此外,局部摩擦、慢性刺激或感染可能诱发症状加重。
3、症状表现
典型表现为瓷白色萎缩性斑片,表面光滑发亮,可能伴随紫癜样出血点。外阴病变常引起剧烈瘙痒、性交疼痛或排尿灼热感。长期未治疗的严重病例可能出现皮肤裂口、瘢痕挛缩,甚至导致尿道口狭窄或阴道口闭锁。
日常需避免搔抓和摩擦病变部位,选择棉质透气内衣,减少使用刺激性洗剂。若出现皮肤硬化、溃疡或排尿异常,应及时到皮肤科或妇科就诊,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。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变程度制定,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