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氧时的处理方法包括一般处理、氧疗、药物治疗、原发病治疗以及机械通气等,需根据缺氧程度及病因选择合适方式。若出现严重缺氧症状,应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治疗。
1、一般处理
若处于密闭或高海拔环境,需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,解开衣物保持呼吸通畅。轻度缺氧可通过调整姿势,如半卧位或坐位,减少耗氧量。适当休息并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。
2、氧疗
鼻导管吸氧适用于轻度缺氧,氧流量控制在2-4L/分。面罩吸氧适用于中度缺氧,氧浓度可达40-60%。严重缺氧者需采用高流量氧疗或高压氧舱治疗,后者能快速提高血氧分压。
3、药物治疗
呼吸中枢抑制者可使用尼可刹米注射液、盐酸洛贝林注射液或多沙普仑等呼吸兴奋剂。支气管痉挛者需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、异丙托溴铵雾化液解除痉挛。存在肺部感染时,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、阿奇霉素片等抗感染药物。
4、原发病治疗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。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、维生素B12片。心脏病患者需用呋塞米片、硝酸甘油片改善心功能,必要时行冠脉介入治疗。
5、机械通气
严重呼吸衰竭者需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,采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支持模式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需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,设置潮气量6-8ml/kg,呼气末正压5-12cmH2O。
日常需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原或密闭环境,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肺功能及血气分析。若出现口唇发绀、意识模糊、血氧饱和度低于90%等表现,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。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服用呼吸兴奋剂或调整吸氧浓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