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SV-1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简称,属于α疱疹病毒科DNA病毒,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唾液传播,常引起口唇疱疹等皮肤黏膜感染。该病毒具有潜伏感染特性,可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并反复发作。
1、病毒特性
HSV-1具有双链DNA结构,感染后可在三叉神经节等神经细胞中建立终身潜伏。其包膜糖蛋白gB、gC等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,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后启动复制周期。
2、感染症状
原发感染多见于儿童,表现为口腔黏膜水疱、牙龈炎伴发热。复发感染常见于口周皮肤,出现成簇水疱伴灼痛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疱疹性角膜炎或脑炎等严重并发症。
3、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唾液、疱疹液传播,共用餐具或接吻均可造成感染。病毒在发病期传染性最强,无症状排毒期仍具有传播风险。
4、复发机制
当机体免疫力下降、紫外线照射或精神压力增大时,潜伏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上皮细胞重新激活,导致疱疹复发。病毒通过逃避CD8+T细胞免疫监视实现再激活。
5、预防措施
避免接触活动期患者的皮损部位,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。感染者发病期应佩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播,局部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可抑制病毒复制,严重感染者需口服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。
HSV-1感染者需注意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,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。出现眼部不适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,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。日常加强锻炼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少复发频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