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如何判断骨质疏松

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骨质疏松的判断通常需要结合医学检查和症状评估,常见的判断方法包括骨密度检测、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等。若存在疑似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
1、骨密度检测

双能X线吸收法(DXA)是判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,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,计算T值评估骨质流失程度。T值≤-2.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,该方法准确性高且辐射量较低。

2、影像学检查

定量CT可三维评估脊柱骨密度,尤其适用于椎体骨折风险预测。普通X线片虽无法定量,但能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、骨小梁稀疏等典型征象,常用于中晚期病变筛查。

3、血液生化指标

检测血清钙、磷、碱性磷酸酶及骨代谢标志物(如β-CTX、P1NP)可辅助评估骨吸收和形成状态。维生素D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钙吸收障碍。

若出现身高缩短、驼背、轻微外伤后骨折等症状,建议尽早就诊。40岁以上女性、绝经后人群及长期使用激素者应定期筛查骨密度。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,并加强防跌倒措施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