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东西小肚子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急性胃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胆囊炎等疾病因素有关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进食过快、食用生冷辛辣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刺激胃肠黏膜,引发肠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,常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,可能伴有腹胀、肠鸣等症状。建议通过热敷腹部、饮用温开水、保持坐位前倾姿势等方式缓解,一般1-2小时内可自行缓解。
2、急性胃肠炎
食用不洁食物后,细菌毒素刺激胃肠道可引发脐周或下腹部绞痛,多伴随腹泻、恶心呕吐、发热等症状。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,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,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片、诺氟沙星胶囊等抗菌药物,伴有严重呕吐者可服用多潘立酮片。
3、肠易激综合征
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在进食后易出现左下腹隐痛,症状可持续数小时,排便后多可缓解,常伴有便秘腹泻交替、粘液便等症状。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,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,焦虑患者可短期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。
4、胆囊炎
高脂饮食后引发的胆绞痛可放射至右下腹,疼痛呈持续性加重,多伴有肩背部放射痛、恶心呕吐、发热等症状。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抗感染,疼痛剧烈者可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,反复发作建议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。
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,避免暴饮暴食和刺激性食物。若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、出现血便、剧烈呕吐或发热超过38.5℃,需立即急诊就诊。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,确诊前不建议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