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嗽在中医中多因外感六淫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,与肺、脾、肾等脏腑关系密切。常见证型包括风寒袭肺、风热犯肺、痰湿蕴肺、痰热郁肺及肺阴亏虚等,需辨证施治。
外感咳嗽多由风、寒、热、燥等邪气入侵引起。风寒袭肺时,肺气失宣可见咳嗽声重、痰白清稀,伴有鼻塞流涕;风热犯肺则表现为咳嗽频剧、痰黄黏稠,常伴咽喉肿痛;风燥伤肺多见于秋季,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,伴有口鼻干燥。
内伤咳嗽常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。痰湿蕴肺多因脾失健运、湿聚成痰,咳嗽反复发作且痰多色白,伴有胸闷脘痞;痰热郁肺可见咳嗽气促、痰黄稠厚,部分患者伴随胸胁胀痛;肺阴亏虚型咳嗽以干咳少痰、声音嘶哑为特点,多伴有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。
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外邪侵袭,保持居所空气流通。饮食宜清淡,忌食生冷、辛辣及肥甘厚味,痰湿体质者可适量食用山药、茯苓等健脾化湿之品。若咳嗽持续不愈或伴随发热、咯血等症状,应及时就诊中医科进行脉诊、舌诊等系统辨证,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三拗汤、桑菊饮、二陈汤等经典方剂加减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