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、电复律、导管消融、外科手术及生活方式调整等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。若房颤发作时间较短、症状较轻,可优先尝试药物控制;若病情复杂或药物效果不佳,则需考虑其他干预措施。
1、药物治疗
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,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胺碘酮、普罗帕酮、美托洛尔等药物。这类药物能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帮助恢复窦性心律,或控制心室率以减轻心悸等症状。抗凝治疗如华法林、利伐沙班等可预防血栓形成,尤其适用于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。
2、电复律治疗
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转复失败的急性发作患者。通过体外电击使心脏瞬间除极,帮助恢复正常心律。该方法起效快,但需在镇静或麻醉状态下进行,且术后需继续药物维持以防复发。
3、导管消融术
通过介入手段破坏心脏异常电活动起源点,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、症状显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。该微创手术成功率较高,但存在一定复发率,部分患者需二次手术。
4、外科手术治疗
对于合并心脏结构异常(如心脏瓣膜病)或导管消融失败的患者,可考虑迷宫手术等开胸术式。这类手术创伤较大,但能同时处理心脏器质性病变。
5、生活方式调整
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基础疾病,限制酒精及咖啡因摄入,戒烟并保持规律作息。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,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房颤。
房颤属于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,急性发作期建议立即就医。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心电图、凝血功能等指标,切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。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,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