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囊内镜的操作通常包括检查前准备、吞服胶囊、检查过程以及数据分析等步骤,具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该方法通过患者吞服微型摄像胶囊,由设备自动拍摄消化道图像,医生后期分析影像以诊断病情。
1、检查前准备
检查前2~3天需遵循低渣饮食,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食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服用缓泻剂清洁肠道,确保消化道内无食物残渣。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有肠梗阻、吞咽困难等禁忌证,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2、吞服胶囊
患者需在医生监护下用清水吞服胶囊内镜,该胶囊尺寸约11mm×26mm,表面光滑易吞咽。吞服后通过实时监视器确认胶囊顺利进入胃部,若出现滞留需及时处理。胶囊内置光源和摄像头,每秒拍摄2~6张照片。
3、检查过程
胶囊随消化道蠕动自然前进,持续工作8~12小时,拍摄约5万张高清图像。患者需佩戴记录仪腰带,存储设备自动接收并保存图像数据。检查期间可正常活动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靠近强磁场环境。
4、数据分析
检查结束后医生将记录仪数据导入工作站,通过专用软件分析食道、胃、小肠等部位的影像。系统可自动标记异常出血点、溃疡或肿瘤等病变,辅助生成检查报告供临床参考。
检查后需观察胶囊排出情况,多数在24~72小时随粪便排出。若超过1周未排出或出现腹痛,应及时复诊。该检查无需麻醉,但存在胶囊滞留风险,孕妇、起搏器使用者等特殊人群应提前告知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