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腱炎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人情况选择,一般不存在绝对的最佳方法,通常包括休息制动、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封闭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。
1、休息制动
急性期应减少患肢活动,避免过度牵拉或负重,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关节,防止肌腱进一步损伤。休息时间通常为2-4周,需结合症状缓解程度调整。
2、物理治疗
急性期48小时内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,每次15-20分钟。慢性期或恢复期可使用热敷、超声波、红外线等理疗促进血液循环,配合牵拉训练增强肌腱柔韧性。
3、药物治疗
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双氯芬酸钠缓释片、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,炎症较重者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。
4、封闭治疗
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部注射,常用醋酸泼尼松龙联合利多卡因,但需严格控制注射次数,避免肌腱脆性增加。
5、手术治疗
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、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者,需通过微创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或进行肌腱修复术,术后需配合康复锻炼恢复关节功能。
日常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,避免重复性动作和突然增加运动强度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关节活动受限,应及时至骨科就诊,通过MRI评估肌腱损伤程度,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