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水疱液感染,常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。
1、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
水痘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发。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,具有高度传染性,感染后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组织。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后,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,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,最终扩散至全身皮肤引起特征性疱疹。
2、呼吸道传播
病毒可通过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。当健康人群吸入含有病毒的空气飞沫后,病毒会附着在鼻咽部黏膜,突破局部防御机制完成感染。患者在出疹前1-2天至全部疱疹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。
3、密切接触传播
直接接触水疱液或污染物品也可传播病毒。疱疹液中含有大量活性病毒颗粒,接触被污染的衣物、玩具等物品后,若未及时清洁消毒,可能通过手-口、手-鼻途径造成间接感染。免疫缺陷者、孕妇及新生儿更易通过此途径感染。
该病确诊后需进行隔离治疗,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、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,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,发热超过38.5℃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。出现高热不退、疱疹继发感染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。建议适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,接触患者后72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降低发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