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臭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细菌感染、真菌感染等疾病原因有关。日常多汗、卫生习惯不佳容易诱发脚臭,而感染性疾病需及时治疗避免加重。
1、生理性原因
脚部汗腺分泌旺盛时,汗液与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混合后被分解,可能产生异味。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或清洁不到位,会导致汗液和皮屑堆积,进一步加重脚臭。这类情况通常通过改善卫生习惯、更换透气鞋袜即可缓解。
2、细菌感染
葡萄球菌、棒状杆菌等微生物分解汗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时,会产生异戊酸等挥发性物质。这类感染常伴随脚部皮肤发红、浸渍,严重时可能出现糜烂。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药控制感染。
3、真菌感染
足癣患者感染红色毛癣菌、絮状表皮癣菌后,真菌代谢产物与皮肤角质混合会产生特殊臭味。典型症状包括脚趾间脱皮、水疱和瘙痒,可通过真菌镜检确诊。治疗常用硝酸咪康唑乳膏、酮康唑乳膏、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。
日常建议选择棉质吸汗袜,每天用温水清洁足部并彻底擦干,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。若脚臭持续加重或伴有皮肤破损、渗液,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病原体检测,规范治疗通常2-4周可有效改善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