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石是尿酸钠结晶在体内沉积形成的结节,常见于慢性痛风患者,通常与高尿酸血症长期未控制有关。其形成原因、常见部位及影响如下:
1、尿酸沉积
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,超出溶解度后形成结晶,逐渐在关节、软组织等处沉积。这些结晶可引发炎症反应,促使单核细胞、上皮细胞等包裹形成结节。
2、好发部位
多见于手足小关节、耳廓等体温较低部位,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发生率可达50%以上。随着病程延长,可累及踝、膝、腕等大关节,严重时可出现在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。
3、组织破坏
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可刺激局部组织,通过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导致骨质侵蚀。X线可见典型“凿孔样”骨缺损,严重者可能导致关节畸形、活动受限,约20%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破溃并继发感染。
痛风石形成提示疾病已进入慢性期,建议及时进行降尿酸治疗。通过规范使用苯溴马隆、非布司他等药物,配合低嘌呤饮食控制,多数患者痛风石可逐渐缩小。若出现关节严重破坏或感染,需考虑手术清创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