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虱病是由阴虱寄生在人体阴部及肛周体毛处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,主要通过性接触或共用衣物、寝具等途径传播。该病以局部剧烈瘙痒和肉眼可见的虱虫或虫卵为典型特征。
阴虱是一种灰白色寄生虫,成虫体长约1-3毫米,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吸食血液维持生存。感染后2-4周潜伏期,患者会出现夜间加重的剧烈瘙痒,搔抓后可能继发湿疹样改变或毛囊炎。在毛发根部可见铁锈色虫卵(虮子)附着,部分患者内裤上会出现蓝灰色斑点(虱粪血迹)。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结合皮肤镜检发现虱体,需与疥疮、湿疹等皮肤病鉴别。治疗多采用外用杀虱剂如苯甲酸苄酯洗剂或马拉硫磷溶液,配偶需同步治疗以防止交叉感染。
预防该病需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不洁性接触,贴身衣物需用60℃以上热水烫洗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,治疗期间需将阴毛剃除以便药物渗透,使用外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,孕妇及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治疗方案。治疗后应持续观察2周,确认无新发虫卵方可视为治愈。